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对斑蛙进行基因改造可以提高其抵抗力。图片来源: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
本报讯 国际环保界正在就是否禁止将转基因生物释放到野外展开讨论。据《自然》报道,数十个非政府组织呼吁暂停合成生物学在野外的实际应用,认为这种做法会带来难以预测的后果。合成生物学目前正被研究作为对抗疾病、控制害虫和帮助濒危物种的工具,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全面禁令过于严格,反而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近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大会上,一项相关禁令提案将接受投票表决。IUCN汇集了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对全球保护政策具有指导作用。意大利环境保护与研究所野生动物局局长、生物学家Piero Genovesi说,虽然联盟成员的决定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会对多国立法产生影响。
Genovesi说,如果成员投票支持这项提案,“可能会在欧洲或澳大利亚等地区产生较大影响,这些地区有许多研究专注于开发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新工具,以提高保护行动的成效”。
截至目前,包括Genovesi在内的240多名科学家已签署公开信,要求IUCN成员拒绝这项禁令。
这并非保护主义者首次就是否允许对野生物种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展开辩论。2016年和2018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曾两度提出暂停基因驱动技术的提案,但最终均被否决。
支持最新提案的人士认为,基因生物技术对自然,尤其是对昆虫的影响难以预测,可能不可逆转。专注于蜜蜂和其他虫媒保护的法国非营利组织POLLINIS的科学顾问Joann Sy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新技术可能加剧虫媒的生存压力。”
目前已有80多名研究人员签署公开信支持禁令。信中指出,转基因生物的部署“发展速度超过了安全与风险评估的速度”,并主张“除非能证明对虫媒、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系统不存在直接或间接风险,否则不应释放”。
也有学者则持不同意见。坦桑尼亚Ifakara健康研究所的昆虫学家Dickson Lwetoijera表示,转基因蚊子有助于根除疟疾,这种疾病在2023年导致近60万人死亡。“全面禁止合成生物学,是在剥夺科学界消灭疟疾的机会。”
一些反对禁令的科学家建议,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各国相应监管机构的监督下评估合成生物学项目的风险。(李木子)
实盘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